李清达

+收藏:http://qingda.orgcc.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艺术资讯 正文内容
评现代主义的“无意识”自我表现
2011-03-07    浏览(1377)    作者:李清达    来源:福建艺术在线

现代主义宣扬极端自由的无意识自我表现,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吸引了不少艺术家的好奇心,背弃良知,离经叛道,投身到反理性、反道德、反审美的行列之中,现代主义所创造的无意识艺术世界,严重地脱离客观现实和违背道德良知,艺术概念日趋异化,值得深思。

一、无意识论的现实误导

无意识是指现时未被个人觉知到的心理现象。西方现代主义借用它宣扬艺术创作的无意识自我表现,表面上即所谓的“不自觉地表现了真正自我”,其实质是,主张艺术家不接受任何规律性制约的精神自由的有意识个人情绪发泄。

现代主义无意识自我表现的理论基础是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论,叔本华、尼采的唯意志论,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和海德格尔的生存主义,萨特的存在主义等。但其核心理论还是弗洛伊德的潜意识论、泛性论和人格论。

弗洛伊德(1856-1939)在治疗精神疾病的实践中创立了一种独特的心理学理论,即潜意识论。认为,潜意识是遭受压抑而被摒弃于意识领域之外的一种无意识,它包括人的原始盲目冲动、本能及被压抑的欲望。潜意识虽不能为本人所感知,但它是人的精神生活的重要方面,潜意识发生障碍,是导致精神疾病的主要原因。他还认为,精神疾病是因为身体内物理能水平过高,需要通过自由宣泄,从而促成精神病的消失。因此,病者的自由联想可以挖掘出深埋在心里最底层的动机或欲望,即潜意识欲望。把潜意识欲望化为意识,治疗就奏效了。所以,限制病者的自由,压抑他们的欲望,害多利少。于是,主张绝对的人性自由和性解放,以满足人的本能欲望和要求,不应当因为文化文明而牺牲本能欲望的要求和满足。

弗洛伊德重视潜意识就相应地轻视了意识,这本是治疗精神疾病的经验之谈,却被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泛化为赖以生存的精神依托和发展的理论基础。西方现代主义不仅是垄断资本主义制度综合作用下的产物,也是艺术家单独作用下的结果。从十九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现代主义就反对模仿“上帝制造的世界”,主张对人的形象自由制造,到二十世纪上叶,完全破除画面上可辨认的模仿造型形象的“抽象派”、以及达达主义对一切传统作彻底批判和否定的“反艺术派”,贯穿着一条怀疑道德、否定理性、颠覆客观规律的主线。他们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论拉来当外衣,作为理论依据,这对人类艺术是一种糟蹋。

在我国,一些人出于对“十年浩劫”文化专制的逆反心绪,弗洛伊德的理论被他们所推崇,主张人性大解放,艺术创作的“无意识论”应运而生。审视“85思潮”以后的“新潮艺术”和“现代艺术”,其实质是借用“无意识自我表现”之名掩盖有意识的反艺术、反道德、反规律之实的思潮。这种虚假的“无意识”主张艺术与现实无关,离开人的社会属性追求绝对的自我。宣扬“弗洛伊德对痛点的精神超越和超现实主义大师米罗的绘画思想对艺术家获得精神自主和心灵自由表现尤为重要。”“要排除一切理性的控制,并超越美感或道德的成见。”“幻想第一”,“精神病创造大师”,“意识错乱会有助于加强艺术表现力”,“即使从来没有学过绘画的儿童,涂鸦起来也可以挑战毕加索”……。闭上眼睛胡涂乱抹,胳膊拧在背后挥毫作画,蘸上墨水在纸上打滚,努力抑制自己进入一种自我感觉的“无意识状态”。形体失控谓之“变形”,构图不合理谓之“突破”,思维不合逻辑谓之“超现实”,怪异才有“个性”,不知所云才是“深度”。主张“丑到极处就是美到极处”,狂怪才有“视觉刺激”。乳房长在背上,眉毛画在眼睛下,人也可以倒立行走……。对待客观规律和艺术规律,反其道而行之,以此“出奇制胜”,产生“轰动效应”。这些新创,自称都是在深层的“无意识”冲动中表现了“真正自我”。

弗洛伊德的泛性论,片面地夸大性本能欲望在人的行为中的能动性作用。认为,人的一生行为都带有性的色彩,把文艺的本质归结于是被压抑的性本能冲动的一种升华(即里比多情结的升华)。他还认为,爱与文化的利益相反,文化的严酷威胁着爱,“我们的痛苦要由我们所谓的文明负责”。弗洛伊德的泛性论被现代主义作为制造淫秽艺术的理论依据,在现代主义艺术作品中,赤裸裸地暴露夸张男女生殖器的性诱惑和性生活的作品不是少见的。随着电脑信息网络迅猛发展,现代主义所宣扬的潜意识论误导了许多未成年人迷恋于不受理智控制的潜意识欲望的追求之中,步入歧途,甚至有的因为一念之差,造成终生遗憾。

二、“无意识”自我表现的实质

无意识是自然的心理现象,欲求之而不得,不求之而自得。其行为是一种自然的真实的心灵表露。借助“无意识”自我表现来强化有意识的反审美、反道德、反理性活动,是现代主义对人类艺术的一种创造性破坏。

 所谓有意识的自我表现,它的创作全过程为本人所感知,必然地或多或少地要受理智和良心的支配,必然要受“现实原则”的制约,发挥自我分析、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功能作用,以合乎客观规律、社会秩序以及道德良知的起码要求,才能保障自我表现在社会上的生存空间。而无意识自我表现,因为是在无意识状态下的行为,就必然丧失理智,失去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能力,肆无忌惮地进行潜意识宣泄,狂妄、盲动、荒谬、无法无天,与客观规律和道德良知相对抗。现代主义宣扬的“无意识自我表现”实质上是不受理智控制的“潜意识的本我表现”,是一种“病态艺术”。

事实上,人们早已清楚,现代主义反理性、反道德、反审美、反艺术的宗旨是早已既定了的,是公开宣扬的、有目的、有动机、有意识的活动。他们用“超现实主义”来否定客观现实和客观规律的制约,主张艺术与现实无关,把无意识的梦幻作为创作的资源。主张艺术要进入一个无法释读的陌生世界,一个自我游戏的世界。随意宰割、重组自然形象,破除理性才有“玄奥感”,无主题、无情感、无中心、无自我、渺茫混乱、不知所云才有“深度”;所谓反审美,是建立在非理性、非道德化的基础上的,主张以丑为“美”, “丑到极处就是美到极处”,把人物形象描绘成妖魔鬼怪才是真正的“美”,达达派分子杜桑把小便器搬上展览厅,也才是真正的“艺术美”;所谓反道德,就是要让文学,戏剧和电影都来表现和颂扬人的最卑劣的情感,灌输崇拜暴力、色情和叛逆行为的各种不道德思想;所谓反传统,就是宣扬“要做一切传统的致命杀手”,……所有这些,都是有意识的行为。

现代主义借用“无意识”作为自我表现的前置词,公然表白自己的态度和立场,暴露出狂妄、挑衅性的特征。同时,把有意识的自我表现移位于“无意识”的盲目冲动上,使之“合法化”,以“无意识艺术行为”的名义进行胡作非为,甚至违法乱纪活动,也可以不受法律追究,其手法十分“高明”。

三、无意识自我表现的失语症

1、非理性的张扬和有意识的“无意识”

“梦幻是潜意识心灵活动的直接表现”。①梦的内容可能被我们所觉知,但梦的产生和进程是我们觉察不到的,也是不能调控的,所以它是一种无意识的心理现象。梦的内容荒诞无稽,其价值受到许多心理学者的否定:“梦缺乏一切客观和合理的一致性。”“再也没有什么想象的事比我们做的梦更为荒谬,更为复杂,或更为异常了。”“这就像把一个明智者大脑的心灵活动移动到一个傻瓜的脑中”等等。②可是,弗洛伊德却认为: “梦可以继续白天的智力工作,并可以得出白天未曾获得的结论,可以解决疑难和问题,还可以成为诗人和作曲家的灵感源泉。”主张“白日梦”的艺术表现。

我们认为,对梦的分析和解读有很大的机动性,同一个梦,可以有吉凶、祸福、顺逆的不同解读,可以把本来十分荒谬的梦改造成为合情合理的梦,也可以把合乎客观事理的梦扭曲成十分荒谬的内容,取决于人的有意识的主观意向。作为视觉艺术的绘画,脱离了理性的、可感知的视觉效应,其作品毫无价值。所以,不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创作,其审美理念必须保持与理性的一致性,也必须要用理性的有意识来解读、分析无意识的梦内容,经过理性的加工、改造成为艺术作品。

现代主义出于反理性的目的,可以把无稽、荒唐的梦内容作为创作题材。更是,把本来合乎客观事理的梦内容也可以故意加工、改造、扭曲成为十分荒谬的艺术表现,甚至把白天人们正常的生活事件扭曲成为荒谬的艺术形象,故弄玄奥、制造陌生,不知所云。

尽管梦幻是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可是,人们对它的回忆、解读、分析、加工、改造和利用,都是有意识的行为。从审美角度上说,审美标准都是一致的,都必须在理性的、有意识的状态下评判无意识创作的作品。所以说,无意识创作非是纯粹的无意识,而是有意识的“无意识”,必须依赖理性的、有意识的支撑,在艺术创作中,用反理性的态度或故意夸大无意识的作用,都是违背艺术规律的。

2、无意识创作并非人的原始盲目冲动和本能欲望

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是人的原始盲目冲动和各种本能欲望。他的观点在人的一般生物性本能无意识行为中可以得到证实,但在艺术创作中,很难得到体验。他把食物、性、防御归类为人的三大本能。如人遇到危险物自然地躲开,是防御、避险本能起作用;母亲看到孩子跌倒立即扶起来,是母爱本能起作用等,是生物性的先天本能。而艺术是社会性的后天意识,是两码事,怎么能把艺术家的无意识的创作行为也说成是人的原始冲动和本能欲望呢?如果说,艺术也是本能的话,那么,它也可以成为生理性的遗传基因代代相传,你想自己的子子孙孙都能画画,你就选择优良的画家传宗接代,你的子子孙孙也就天生会画画。一代出了科学家,代代都可以出科学家,人人都可以这样做,国家设立初级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就多此一举了。我们认为,本能可以被人所意识,意识却很难进化为本能的。一个人即使很聪明,没有经过绘画学习和实践,本能永远不能升华为艺术,他永远也成不了画家,世上没有天生就会搞无意识创作的画家。

弗洛伊德的泛性论认为,文艺的本质归结于性本能冲动的升华,艺术家为了追求异性的爱慕、好感、向往而奋发激情,努力奋斗,成名成家,促使艺术得到升华。把**泛化为一切行为的原动力,是片面的。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不只是生理性的**情感,它还包括了人在现实生活中所产生的社会责任感、义务感、使命感、荣誉感、道义良知等价值观念的内容。如对劳苦群众的同情,对邪恶势力的憎恨,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的激情都会促进艺术创作的升华。如果说,一切文艺作品都是以性本能为核心而升华起来的产物的话,那么,董希文的《开国大典》、蒋兆和的《难民图》,李百安的《走出巴颜喀拉》、毕建勋的《以身许国》……,也是性本能冲动的产物?弗洛伊德的泛性论,在艺术创作中,原则上是不能接受的。

3、精神病能创造大师吗?

现代主义认为,精神病疯子是无意识创作的最佳人选,最能坦诚地暴露出自我深层的潜意识内容,最能说出真心话,因此最能表现出“真正的自我”。疯子作画,奇、怪、丑、狂,最有“新意”,所以有“精神病创造了大师”、“意识错乱有助于加强艺术表现力”的神话。

据心理学家介绍,英国画家路易患了精神分裂症引起了知觉畸形,他所作的画严重地歪曲了客观事实;从我国的石鲁先生1965年患了精神分裂症以后的作品分析,那些晦涩难懂的字符、棱角锐利的线条、奇异狂怪的人物形象,违背了客观事实,导致了艺术质量下降。可是,我们的理论家为了夸大无意识的作用,把石鲁先生病后的作品吹捧为“融合了埃及的装饰壁画传统、汉雕的残痕、碑刻的遗迹以及洞窑壁画上鲜艳矿物色系”等等,是不确切的。事实证明,精神病者是不能出好作品的。

精神病者行为是潜意识的直接表现,它和梦幻一样荒谬、无稽。现代主义高度赞扬精神病疯子的精神和艺术,主张艺术家要象疯子那样,要有阴阳怪气,有怪气才有“个性”,才能创造与众不同、前所未有的“艺术个性”。现代主义所追求的某些艺术是“精神病艺术”或“病态艺术。”

4、无意识的前因是意识的累积效应

现代心理学发现,内隐记忆能使主体不知不觉地反映出他曾经识记过的内容。内隐记忆的启动效应随时间推移没有或很少降低,也不明显受干扰因素的影响。人可以在没有任何意志努力的识记情况下而不知不觉地记住了某些东西,在无意识状态下记忆过去想过做过的事,也就是在无意识状态下进行前意识复显活动。前意识复显是一种记忆的心理活动,它在人的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心理生活上说,前意识复显使人前后心理活动联系成一个统一的过程,并而通过其特有的累积效应,使艺术家的个性得到形成和发展。谢切诺夫说:“离开了记忆,任何现实的动作都是不可思议的,……看到听到的一切,都不能在头脑中保存下来,世界上的一切对他来说都是陌生的,时时事事都要从零学起,这是多么可怕的情景”。我们常说的“没有传统基础就谈不上创新”,就是以此为依据的。

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内容的源泉,是推动心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人的心理活动的一切内容都可在客观现实中找到依据,脱离客观现实便丧失人的心理,意识又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所以,意识是无意识的前因,无意识是意识的必然,无意识就是从意识再到无意识的过程。无意识非无意识,乃有意识的内容充其中,即“无中藏有”也,只不过没有被本人所感知。

前意识累积是未来无意识状态下所反映的具体内容,所以,从小就要养成多读书、多思考、多实践、多想象的习惯,积累丰富的经验,拓宽知识面,丰富的思维,饱满的内涵,是推进无意识出灵感的前提。

我们探讨无意识创作的目的,不是追求极端自由的个人情绪发泄,而是旨在创造超脱有法到无法的飞跃,追求“意料不到的艺术效果”。艺术家达到技法纯熟、随心所欲的高度时,有了超法的欲望,技进于道,进入一种自然的心态。“志在新奇无定则,” 借助酒神促进大脑皮层放松,暂时摆脱理性束缚,扩大心理活动的自由空间,进入无拘无束、物我两忘的自然状态,沉醉于一种迷狂和恍惚的无意识狂热之中,依托内隐记忆启动效应,在无意识向显意识转换过程中,让前意识信息与现意识互相巧合、碰撞出灵感的火花,产生顿悟,紧紧抓住灵感,激情冲动,一挥而就,写心达意,追求一种“无意于佳乃佳”的艺术效果。所谓“李白斗酒诗百篇”,说的就是李太白在无意识状态下作诗的情形。

所以,无意识心理活动的内容必须由意识的积累推动,靠艺术家长期艺术实践的经验而获得。绘画创作是必须经过技巧积累而最终超越技巧的过程,并不是完全没有技巧,而是超越技巧。那种不想刻苦学习和实践,不想积累知识而靠无意识幻想求得偶然效果的艺风,只是枉然。在艺术创作中,技艺薄弱,胡涂乱抹是很难出偶然效果的,上帝、鬼神也不会在暗中支配人画画。

5、无意识自我表现导致受众疏离,艺术的社会价值效应下降

刘大为先生说得好:“文学家要用作品教育人类,艺术家要用你的作品跟人类沟通。你生活在地球上,你要吃农民的粮食,你要喝自来水厂的水,你的作品怎么能不给人看呢?”③然而,无意识自我表现故弄玄奥、制造陌生、不知所云,对大众的审美要求不屑一顾,严重地脱离大众,大众不买他们的账,他们就靠“炒作”,自圆其说:“我国美术教育不够,人民审美水平低”, “艺术作品只是给少数人看的”。“有水平的作品不一定让人看懂,好作品在当时总是不受人青睐的。”自称“高书不入俗人眼,入俗眼者非高书”,欺骗自己,也欺骗了别人,导致受众疏离,艺术的社会价值效应大幅度下降。

6、无意识自我表现导致艺术质量下降

无意识自我表现严重地脱离现实生活,在他们的作品里,臆造的是一个并不存在的“幽灵世界”。古云:“画鬼容易画人难。”人是客观存在的,画得不像容易被挑剔;而鬼是人想象的,怎么画都可以,不需要过硬的写实本领,用不着严格的造形标准去要求它。画面构成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天上可以画金鱼,水中可以长娃娃,这种创作很轻松,也很自由,又很容易,不需要客观规律制约。王仲先生说:“制约可以使艺术不断攀升,没有制约,艺术就会下滑。”现代主义主张自我想象,轻视体验生活和写生,不要说生活感情有多少,不要说与《清明上河图》的桥梁、屋宇、船舶复杂结构造型相攀比,就连一般生活中的自行车、挖土机的结构造型,单靠想象,恐怕擦破了纸皮也很难画出来。现代主义脱离生活的无意识自我表现,为造型能力衰退的尴尬埋下了严重危机。

四、结语

我们不否认弗洛伊德先生的潜意识论在医疗精神疾病方面的价值意义。但是,弗洛伊德毕竟是个医生,研究的对象是病人,而艺术创作的对象是社会上的正常人,是正常人与客观世界相互关系的活生生的现实生活,是用正常人的情感去感动社会上的正常人。作为反映客观社会意识形态的艺术,就不可能重潜意识而轻意识,更不应当用治疗精神疾病的方法去指导艺术创作。

人是社会性的,每个个体都属于社会的一员,就不应该有跨越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由于人不是游离于社会之外的抽象个体,人的自我概念就不能不受到人生活其中的社会规范的制约;每个个体都在社会体系中处于一定的角色地位,社会对他有一定的角色期望,这些角色承载着社会规范去要求、约束个体的心理行为。因此,社会道德就在个人的自我意识中找到了可以存在的处所,也找到了可以调节、激发(或抑制)个体心理与行为的杠杆。就个体方面来说,一个人的自我意识里,就包容了道德、信念和道德体验以及与之相联系的诸如责任、义务、使命、荣誉等价值观念的内容。”④这种自我与社会利益相一致,有利于个体健康发展,才是高尚、正确、健康、完善、积极意义的自我,这样的艺术表现才是真正意义的自我表现。

中国画艺术是情感流露的一种意识形态,强调“心象”、“情象”、“象外之外”、“得意忘形”、“不求形似”,“写心达意”。但是,心、情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态度体验的高级心理现象,甚至似乎是纯主观性的超时空、超现实的想象,其内容也同样要以客观现实为基础。王仲先生说:“一切艺术创作从本质上来说都是离不开客观现实的,即使是创作者想表现想象中的和神话中的物象,他也必须依据自己在客观现实生活中获得的形象记忆经验来进行加工改造,他必须参照人的形象去塑造神和鬼的形象”。⑤所以,不论是有意识创作,还是无意识创作,都摆脱不了客观现实的最终制约。只有这样,才不失艺术的真实性、可读性,才能取得人们的理解、共识和共鸣。

标签:现代主义,无意识
分享:
发表给力评论,说两句!  共有 0 条评论